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一定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和政治学、行政管理学方面的基本理论和专门知识,能从事政府行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行政管理工作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应用型管理人才。
二、学制:三年
三、课程说明
l、管理学基础
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理论讲解,使学生了解基本的管理知识,认识管理的作用,激发从事管理工作的兴趣;通过方法讲述和案例分析,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判断能力和操作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践问题。最终使学生养成自觉地按照管理的原理、方法处理事务的习惯。
本课程的教学应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在讲解管理基本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注重管理方法的习得。
教学内容:管理学的基本概念、知识、思想;企业管理的基本知识;预测决策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计划工作的方法与原理;组织工作的原理与方法;
领导与控制的基本理论与方法等。
2、政治学原理
教学目的和要求:使学生全面了解政治学科的基本知识;系统掌握政治分析的基本概念和方法;深入理解政治研究所取得的理论成果;形成和确立基本的政治思维。
教学内容:国家的起源、本质和消亡,国家的历史类型及其变革规律,国家与民族,国家的统治形式,国家政治统治体系,国家机构,政党,政治领导与决策等。
3、行政管理学
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建立起关于行政管理学的基本概念,初步了解行政管理学的主要理论规范和一般研究方法。
教学内容:行政环境、政府职能、行政体制、公共组织、行政领导、人事行政、机关行政、行政决策、行政执行、行政监督、法治行政、行政方法、公共财政、行政效率、行政改革等。
4、政治经济学
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要求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认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经济关系的性质及其运动发展规律,自觉地按客观经济规律办事。
教学内容:商品、价值、货币、剩余价值规律、资本循环、资本周转、垄断、资本主义积累及历史趋势、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关系、社会主义经济制度。
5、法学概论
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比较全面、系统地了解法的专业基础知识,掌握法学领域的基本法律原则、规则和基本法律制度、法律知识。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法律的基本理论,形成正确的法律意识和法律观,培养学生运用法律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教学内容:法学基础理论、宪法、民法、知识产权法、行政法、刑法、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国际法与国际私法等。
6、社会学概论
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了解社会学的大致内容和体系,掌握社会学的基本知识点,理解西方社会学的…些基本理论和思想,学会初步运用社会学基本原理和知识去认识、理解、分析一些具体社会现象。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注重基础知识、基础理论的教学,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建立社会学框架结构。教学应中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集中反映社会学新领域的新理论、新问题,以更好地体现时代性和针对性。
教学内容: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及任务、社会学的发展历史、社会及其存在和发展的条件,个人社会化、群体与组织、社会分层与流动、社区发展、社会变迁、社会现代化等。
7、组织行为学
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系统地掌握组织行为学的理论基础知识,能够运用所学理论分析管理中存在的各种心理现象与行为,培养正确处理和协调人际关系的能力,同时培养其良好的心理素质,逐步提高运用管理心理学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提高管理能力。
教学内容:个体的行为与管理、个体差异与管理、创造性的培养、事业生活的设计与开发。群体的行为与管理、群体的人际关系与群体互动、领导行为及其有效性。激励理论的研究和激励机制的建立。组织的结构、变革、发展和组织文化的建设等。
8、行政法学
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行政法和行政诉讼法的基本理论及各种具体的制度与规则,培养学生运用行政法和行政诉讼法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行政法的概念、特征和基本原则;行政主体;行政机关;公务员;行政授权和行政委托;行政行为;行政强制执行;行政合同;行政处罚;行政监督;行政责任;行政复议;行政赔偿;行政诉讼等。
9、领导学基础
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初步掌握现代领导学的基本理论,领导活动的基本规律,以及体现这些规律的原则、方法,并能邑够用于指导实践工作。
教学内容:领导的含义与作用、领导权力与制约、领导体制与改革、领导环境与文化、领导素质与群体结构、领导关系与角色、领导决策与科学、
领导选才与用人、领导艺术与方法、领导效能与发展、现代领导与电子政务、领导思维方式等。
10、公共关系学
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公共关系学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树立公共关系为市场经济服务、为社会发展服务的观念,掌握公共关系为社会实践服务的本领。本课程教学实施过程中,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历史与逻辑、认识与实践统一,引导学生不仅要搞好人际关系,而且还要善于运用公共关系学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与解决现实中的问题。
教学内容:公共关系的基本内涵、定义、研究对象与研究范畴;公共关系产生和发展的历史、公共关系观念的形成;公共关系的基本职能;公共关系组织机构的类型及其特征;公共关系从业人员的类型及其工作范围,选拔公共关系人员的基本原则;公共关系工作对象和工作类型;组织内部公共关系工作的开展、组织外部公共关系工作的开展;公共关系四步工作法的实施;
公共关系策划工作的开展、企业CIS战略工作的导入;公共关系同常活动与专项活动的丌展;公共关系新闻传播;公共关系案例分析等。
11、公共政策概论
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建立起关于公共政策学的基本概念,初步了解公共政策的主要理论规范和一般研究方法。在传授公共政策学基本原理、主要方法、一般规律和国际规范的基础上,着力培养学生公共政策分析的思辨能力和专业意识;通过实证案例的调查研究和制作,帮助学生理解和深化公共政策分析的应用性和现实性。使得学生能够初步掌握政策制定、实施、评估等环节的要点,具备基本的分析判断胄能力。
教学内容:公共政策概说、公共政策问题的建构、政策方案的制订、政策执行、政策监控、公共政策的定性分析方法、公共政策的定量分析方法、公共政策的系统分析、公共政策的比较分析以及建立公共政策分析的新范式等。
12、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
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对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的介绍和讲解,了解我国当代政治体制和政府结构,分析我国政治运作的过程,使学生掌握我国当代政府与政治的主要特点。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关注现实中的政治生活,大量地浏览有关党政机关的报道,阅读党的规定、政府的组织法规,细心地观察政治生活中的现象,勤于思考,善于总结。
课程内容:当代中国的政党制度、立法制度、行政制度、司法制度以及这些制度的关系,执政党在政治制度的设计与运作过程中的作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