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1、在化学变化中有物理变化,同时也伴随物质的外形、状态、颜色等物理性质的改变。如镁带在空气中点燃,反应前后物质的外形、颜色等都发生了变化。
2、既有体积改变又有热量放出的变化,可能是化学变化,但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如水蒸气冷凝成液态水,体积变小的同时还放出热量。
3、“木炭燃烧”和“木炭能燃烧”这两句话,虽然只有一字之差,它们表示的意义却完全不一样,“木炭燃烧”表示木炭在发生化学变化,“木炭能燃烧”表示木炭具有可以燃烧的这一化学性质,化学性质在化学变化中体现,化学变化可反映出物质的化学性质。通常描述性质时会有“能”、“可以”、“会”等一类的词语出现,可据此帮助判断。
二、物质的组成和结构
1、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其化学性质由分子来保持。但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分子、原子和离子,物质的化学性质都是由构成它们的最小粒子来保持的,对于金属、固态非金属(除碘外)和稀有气体,它们的化学性质是由原子来保持的。
2、在解答有关物质的组成和构成的问题时,在理解相关概念的基础上,要注意宏观概念解释宏观问题,如物质的宏观组成用宏观概念——元素解释,微观分子个构成用微观概念——原子解释,即宏观——宏观,微观——微观。
3、用宏观元素解释问题时只能讲种类,不能讲个数,用微观的分子、原子解释问题时,如果问题中出现了个数,则解释时既讲种类,又讲个数,如果问题中没有出现个数,也可以只将种类,不讲个数。如“一个水分子是又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氧气是由氧原子构成的”。 用离子描述物质的构成时,由于化学式只表示阴、阳离子的个数比例关系,故也不指明离子的数目。如“氯化钠是由氯离子和钠离子构成的”。